在工業園區第三方污染治理中,“測”是核心環節,但分散監測點存在運維成本高、統一管理難的問題。大氣污染網格化監測技術通過“網格化布點”結合固定與移動監測,構建全域感知網絡,依托云平臺和大數據支撐環保決策,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。
技術原理分為三層。感知層由各類智能監測設備組成,包括主要設備與輔助設備,實現對環境要素的全面智能感知。數據傳輸層靈活采用有線、無線(2G/3G/4G/GPRS)或混合傳輸方式,安全存儲數據與設備狀態信息。應用服務層包含四部分:應用展示層通過APP、web端、LED大屏呈現信息;應用實例層實現監測預警、污染物擴散趨勢推算;應用支撐層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整合分析環境信息,完成數據存儲與深度挖掘;基礎數據層則規范存儲各類數據,解決信息分散、標準化低等問題。
相比傳統國控點僅能全面監測六項指標卻無法單指標分析的局限,網格化環境監測站可聚焦小區域污染源,追溯污染物并提出治理方案。微觀站投入低、運維便利,適合大范圍高密度布點,彌補了國控點成本高、難大面積布點及污染溯源難的短板。相互結合,既能宏觀監測區域空氣質量整體狀況,又能微觀聚焦重點污染源,科學評估排放影響。
網格化環境監測站的點位布設十分靈活,可根據周邊環境和污染源差異,針對性搭配傳感器設備。配備統一管理平臺,集成設備、用戶等管控功能,提升管理靈活性與人性化。體系架構開放,通過Web Service提供基礎服務,便于對接監督或天氣預報平臺。還能統一集成子系統,用相同軟件環境集中管理分散子系統,實時查看微型站運行狀態,大幅提升系統效能與兼容性。
總之,這種“測”的方式為工業園區污染監測與治理提供了低成本、易管理、高精準的解決方案。
風途新聞資訊